衛教專欄

傷科

傷筋之中醫照護

2024/04/22

傷筋病因

傷筋泛指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筋膜及關節周圍結締組織之損傷與發炎,常見損傷病因有勞動、跌撲或外力撞擊造成的肌肉、肌腱或韌帶之扭傷、挫傷或拉傷等傷害。

人體全身皆會發生傷筋,較常見的部位為頸、肩、肘、腕、手指、腰、髖、膝、踝及腳趾等活動範圍大的部位,症狀有局部紅、腫、熱、痛及瘀血腫脹。

急性扭挫傷處理原則

臨床上常以休、冰、壓、抬作為簡易記憶之方法,分別為:

  1. 休 — 休息。立即停止活動,馬上讓患處休息。
  2. 冰 — 冰敷。冰敷時,最好用毛巾或布包裹冰塊後再對患處進行冰敷,約 10~15分鐘後,拿開冰塊讓患處休息約 5分鐘後再次冰敷(若患處劇烈疼痛時,應馬上停止冰敷)。
  3. 壓 — 加壓。用手或彈性繃帶等壓迫並固定患處,可以減緩傷勢腫脹惡化及減少疼痛,但需隨時注意患部的血液循環是否通暢,避免血液循環不良加重組織損傷,甚至壞死。
  4. 抬 — 抬高。將患部抬高於患者的心臟高度,可以增加血液回流,減輕患處腫脹。中醫治療傷筋依傷害發生的時間給予針灸、推拿、內服藥及外敷藥膏等不同治療手法。

治療注意事項

  1. 急性受傷 24小時內患處避免熱敷搓揉,應冰敷抬高,並迅速到院所請醫師評估診治。
  2. 宜穿著寬鬆衣服,女性病人勿著連身洋裝、褲襪或壓力襪等。
  3. 不宜佩戴飾品,如項鍊、手環、手鍊及戒指等。
  4. 長髮應紮束整齊。
  5. 懷孕或有可能懷孕之女性病人請事先告知醫師。
  6. 若受傷部位(如:足部髖、膝、踝等)會影響行走,可借用輔具如拐杖、輪椅幫助移動,避免患處傷勢因活動而加劇。
  7. 若病患有皮膚疾病、皮膚潰瘍、傷口不易癒合(如糖尿病)或孕婦等皆不適合拔罐治療。

治療注意事項

  1. 放鬆心情,坐姿或臥姿應採舒適、能持久之姿勢。
  2. 施術期間請勿隨意移動身體,醫師會依病情需要使用紅外線照射患處,若覺過熱、疼痛或有任何不適症狀,可隨時按呼叫鈴,醫護人員會立即處理。

治療注意事項

  1. 施術部位若有紅腫痠痛等反應,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。
  2. 傷筋屬慢性及退化性問題需長期治療者,每週至少 2至 3次較為適當;症狀較為嚴重之病患,請遵照醫師指示回診。
  3. 急性扭挫傷後三-四天,若患部已無明顯發熱疼痛,可不用再冰敷,改用熱敷。
  4. 外用之濕敷藥布或乾貼布敷貼時間以 4-6小時為原則,若遇皮膚過敏起紅疹癢者,則視情況縮短敷貼時間或暫停使用貼布。
  5. 如醫師開立濕敷藥布帶回自行敷貼,返家後應將濕藥布置放於冰箱冷藏區保存。

*拔罐療法注意事項*

1.拔罐後出現塊狀紫色瘀點、瘀斑(或出痧),並伴隨著局部微熱痛感及發紅等現象,皆為拔罐治療後之正常狀況。

2.如果拔罐部位出現小水泡,只要不擦破,可使其自然吸收痊癒。

3.拔罐治療後不宜馬上食用生冷冰涼食物,30分鐘內先不沐浴。

預防筋傷注意事項

  1. 從事各種活動時要維持正確姿勢。
  2. 運動前要先做暖身運動。
  3. 腳踝習慣性扭傷者,不宜穿高跟鞋、跳躍或下樓梯時應特別小心。
  4. 必要時可使用護具,如護膝、護肘、護腕等。

飲食注意事項

  1. 應儘量避免食用香蕉、竹筍、花生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,如菸、酒、檳榔、咖啡、冰品及過酸、過辣食物。
  2. 待急性症狀緩解後,並經醫師診療後再以牛肉、全雞、豬腰、瘦肉、木耳等食物配合藥材,製成藥膳調補,幫助癒合。

源自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

 

 

返回衛教專欄